18903314760
中央财政为新材料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2022-10-25 来源:本站 点击量:281
大丝束碳纤维因其性能优越、应用场景广泛,而被业界称为“新材料之王”。就在近日,我国自主研发的大丝束碳纤维问世。它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碳纤维单线产能和质量性能,还可以实现生产低成本化,从而打破碳纤维高昂价格带来的应用局限。
大丝束碳纤维的成功研发,只是我国近年来新材料产业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的一个缩影。作为战略性、基础性产业,新材料产业是我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关键领域。
一代新材料铸造一代新装备,强大一代产业。新材料产业迈向质的飞跃的背后,离不开中央财政的强力支持。记者近日从财政部经建司了解到,工信部、财政部近年来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履行新材料产业统筹部门职责,发挥各方作用,在提升产业保障能力的同时,促进重点新材料推广应用。
新材料产业蓬勃发展
走进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诚志永华显示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诚志永华)的产品展示大厅,记者在产品展台看到,大大小小的试剂瓶里装满了各种液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液体就是液晶显示器材料。
据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梁志安介绍,诚志永华是全球主要的液晶材料生产厂家之一,秉承清华大学在液晶材料领域的先进技术和经验,经过30余年的自主创新和发展,公司已成为国内规模大、品种全、服务完善的液晶材料优质企业,营销网络遍布全国,并辐射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目前企业产品涵盖液晶材料、OLED材料以及平板显示相关化学品等多个领域;应用范围从普通黑白工控仪表到高端大尺寸液晶电视。
“新材料产业是战略性、基础性产业,也是高新技术竞争的关键领域。作为液晶材料企业,我们必须奋起直追、迎头赶上国外同行的发展速度。”梁志安告诉记者,近年来,企业聚焦新一代技术信息领域关键基础材料,打破了国外公司的技术垄断,成为国内*自主研发液晶材料的生产厂家,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液晶材料具备了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
记者从河北省工信厅了解到,凭借“十年磨一剑”的专注精神和无可争议的市场*地位,诚志永华在2021年通过了工信部的审核,获得了第六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荣誉称号,并获得了河北省财政厅给予的200万元奖励。
诚志永华推出的液晶显示器材料,只是我国近年来新材料产业蓬勃发展,为支撑制造业强国建设作出重要贡献的一个鲜活例证。记者从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了解到,我国新材料产业在创新能力、产业规模、集聚效应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一是产业规模迅速扩大。2012年以来,新材料产业总产值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在原材料工业占比达15%,形成了全球门类*齐全、规模*的材料产业体系。二是企业实力不断壮大。培育形成以材料为特色的单项冠军企业196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98家。三是集聚效应持续增强。形成以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聚集区,新材料领域培育了4个先进制造业集群、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19个创新型产业集群、96个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新材料产业蓬勃发展离不开中央财政的有力支持。记者从财政部经建司了解到,围绕“无材可用、有材不好用、好材不敢用”,工信部会同财政部持续完善创新生态,推动实施工业强基工程,不断提升保障能力。同时,搭建民机材料等重点领域上下游合作机制,围绕关键基础材料短板,引导整机牵引、材料产学研一体化协同攻关。此外,优化政策环境,加强专项资金与金融、税收等支持手段协同,支持符合条件工业强基工程企业优先上市,并给予信贷保险,落实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现有税收优惠政策。
关键新材料保障能力明显提升
近年来,我国关键新材料产品保障能力明显提升。复合材料主结构件应用于“天和号”空间站核心舱;铝合金厚板等应用于C919大飞机;超纯净、超均匀集成电路材料取得突破;0.015毫米“手撕钢”实现世界首创。越来越多的国产新材料产品填补了国内*,并在相关领域得到了规模化应用。
国产新材料产品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在某种程度上得益于我国在2017年开展的重点新材料首批次保险补偿工作。工信部提供的*新数据显示,自该项工作开展以来,我国共推动190个品种500亿元新材料产品进入初期市场。
记者从财政部经建司了解到,2017年,工信部、财政部、原保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开展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机制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建立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机制,进一步加快新材料创新成果转化和应用,提升新材料产业整体发展水平,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通知》明确,新材料首批次机制的核心是“卖家投保,买家受益”,生产首批次新材料的企业是保险补偿政策的支持对象,使用重点新材料首批次产品的用户企业是保险的受益方。也就是说,重点新材料首批次产品生产企业为保险的投保人和被保险人,发生保险事故后,使用重点新材料首批次产品的用户企业向生产企业提出索赔,若确定为新材料首批次产品原因造成的损失,则保险公司负责赔偿。
据了解,生产首批次新材料的企业,购买新材料保险意义重大。首先,生产企业为重点新材料首批次产品购买保险能够打消购买者和使用者对产品的顾虑,解决“好材不敢用”的问题,促进重点新材料产品的市场应用和推广。其次,在发生损失时,保险能够为企业提供经济补偿,避免企业资金链因为意外情况而出现困难,保障企业健康、长远发展。*后,购买新材料保险能够获得国家财政资金支持,相应产品符合国家支持的高端、新型发展方向。
记者注意到,从这一机制看,对首批次新材料企业进行保费补偿是需要“真金白银”的。《通知》明确,新材料首批次保险机制的责任限额将根据采购合同金额以及产品可能造成的责任损失额来综合确定。原则上政府补贴的责任限额不超过合同金额的5倍、且*高不超过5亿元,投保费率*高不超过3%。
据介绍,新材料生产企业自主投保,中央财政适当补贴投保企业保费。其核心是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利用保险手段降低用户风险,加快重点新材料首批次推广应用,推动新材料产业发展。符合条件的投保企业,可申请中央财政保费补贴资金,补贴额度为投保年度保费的80%。保险期限为1年,企业可根据需要进行续保。补贴时间按照投保期限据实核算,原则上不超过3年。保费补贴通过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门预算现有工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资金安排。
业内人士表示,保险补偿机制有利于突破材料应用的初期市场瓶颈,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同时,通过保险公司提供保险、材料生产企业投保、材料使用单位受益的方式,降低用户使用新材料的风险,加大新材料产品的应用推广力度。面对高质量发展要求,我国新材料产业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可控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承担更大的责任。有鉴于此,新材料产业应该牢牢把握历史机遇,为我国持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重要贡献。
大丝束碳纤维的成功研发,只是我国近年来新材料产业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的一个缩影。作为战略性、基础性产业,新材料产业是我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关键领域。
一代新材料铸造一代新装备,强大一代产业。新材料产业迈向质的飞跃的背后,离不开中央财政的强力支持。记者近日从财政部经建司了解到,工信部、财政部近年来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履行新材料产业统筹部门职责,发挥各方作用,在提升产业保障能力的同时,促进重点新材料推广应用。
新材料产业蓬勃发展
走进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诚志永华显示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诚志永华)的产品展示大厅,记者在产品展台看到,大大小小的试剂瓶里装满了各种液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液体就是液晶显示器材料。
据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梁志安介绍,诚志永华是全球主要的液晶材料生产厂家之一,秉承清华大学在液晶材料领域的先进技术和经验,经过30余年的自主创新和发展,公司已成为国内规模大、品种全、服务完善的液晶材料优质企业,营销网络遍布全国,并辐射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目前企业产品涵盖液晶材料、OLED材料以及平板显示相关化学品等多个领域;应用范围从普通黑白工控仪表到高端大尺寸液晶电视。
“新材料产业是战略性、基础性产业,也是高新技术竞争的关键领域。作为液晶材料企业,我们必须奋起直追、迎头赶上国外同行的发展速度。”梁志安告诉记者,近年来,企业聚焦新一代技术信息领域关键基础材料,打破了国外公司的技术垄断,成为国内*自主研发液晶材料的生产厂家,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液晶材料具备了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
记者从河北省工信厅了解到,凭借“十年磨一剑”的专注精神和无可争议的市场*地位,诚志永华在2021年通过了工信部的审核,获得了第六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荣誉称号,并获得了河北省财政厅给予的200万元奖励。
诚志永华推出的液晶显示器材料,只是我国近年来新材料产业蓬勃发展,为支撑制造业强国建设作出重要贡献的一个鲜活例证。记者从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了解到,我国新材料产业在创新能力、产业规模、集聚效应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一是产业规模迅速扩大。2012年以来,新材料产业总产值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在原材料工业占比达15%,形成了全球门类*齐全、规模*的材料产业体系。二是企业实力不断壮大。培育形成以材料为特色的单项冠军企业196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98家。三是集聚效应持续增强。形成以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聚集区,新材料领域培育了4个先进制造业集群、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19个创新型产业集群、96个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新材料产业蓬勃发展离不开中央财政的有力支持。记者从财政部经建司了解到,围绕“无材可用、有材不好用、好材不敢用”,工信部会同财政部持续完善创新生态,推动实施工业强基工程,不断提升保障能力。同时,搭建民机材料等重点领域上下游合作机制,围绕关键基础材料短板,引导整机牵引、材料产学研一体化协同攻关。此外,优化政策环境,加强专项资金与金融、税收等支持手段协同,支持符合条件工业强基工程企业优先上市,并给予信贷保险,落实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现有税收优惠政策。
关键新材料保障能力明显提升
近年来,我国关键新材料产品保障能力明显提升。复合材料主结构件应用于“天和号”空间站核心舱;铝合金厚板等应用于C919大飞机;超纯净、超均匀集成电路材料取得突破;0.015毫米“手撕钢”实现世界首创。越来越多的国产新材料产品填补了国内*,并在相关领域得到了规模化应用。
国产新材料产品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在某种程度上得益于我国在2017年开展的重点新材料首批次保险补偿工作。工信部提供的*新数据显示,自该项工作开展以来,我国共推动190个品种500亿元新材料产品进入初期市场。
记者从财政部经建司了解到,2017年,工信部、财政部、原保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开展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机制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建立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机制,进一步加快新材料创新成果转化和应用,提升新材料产业整体发展水平,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通知》明确,新材料首批次机制的核心是“卖家投保,买家受益”,生产首批次新材料的企业是保险补偿政策的支持对象,使用重点新材料首批次产品的用户企业是保险的受益方。也就是说,重点新材料首批次产品生产企业为保险的投保人和被保险人,发生保险事故后,使用重点新材料首批次产品的用户企业向生产企业提出索赔,若确定为新材料首批次产品原因造成的损失,则保险公司负责赔偿。
据了解,生产首批次新材料的企业,购买新材料保险意义重大。首先,生产企业为重点新材料首批次产品购买保险能够打消购买者和使用者对产品的顾虑,解决“好材不敢用”的问题,促进重点新材料产品的市场应用和推广。其次,在发生损失时,保险能够为企业提供经济补偿,避免企业资金链因为意外情况而出现困难,保障企业健康、长远发展。*后,购买新材料保险能够获得国家财政资金支持,相应产品符合国家支持的高端、新型发展方向。
记者注意到,从这一机制看,对首批次新材料企业进行保费补偿是需要“真金白银”的。《通知》明确,新材料首批次保险机制的责任限额将根据采购合同金额以及产品可能造成的责任损失额来综合确定。原则上政府补贴的责任限额不超过合同金额的5倍、且*高不超过5亿元,投保费率*高不超过3%。
据介绍,新材料生产企业自主投保,中央财政适当补贴投保企业保费。其核心是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利用保险手段降低用户风险,加快重点新材料首批次推广应用,推动新材料产业发展。符合条件的投保企业,可申请中央财政保费补贴资金,补贴额度为投保年度保费的80%。保险期限为1年,企业可根据需要进行续保。补贴时间按照投保期限据实核算,原则上不超过3年。保费补贴通过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门预算现有工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资金安排。
业内人士表示,保险补偿机制有利于突破材料应用的初期市场瓶颈,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同时,通过保险公司提供保险、材料生产企业投保、材料使用单位受益的方式,降低用户使用新材料的风险,加大新材料产品的应用推广力度。面对高质量发展要求,我国新材料产业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可控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承担更大的责任。有鉴于此,新材料产业应该牢牢把握历史机遇,为我国持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重要贡献。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物料自动化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网的作品系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
上一篇: 中国汽车工业这十年|“新”汽车逐步领跑
下一篇: PP材料加入碳酸钙的优缺点